问题1
eccDNA 从哪里来?(基因组来源,Genomic origin)
问题2
eccDNA 是怎么来的?(生物发生,Biogenesis)
问题3
eccDNA 有什么用?(生物学功能,Biological function)
终于,在 eccDNA 首次发现半个多世纪以后,哈佛大学的张毅教授团队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“eccDNAs are apoptotic products with high innate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”的文章,揭晓了有关 eccDNA 的这三大关键问题的答案。
![11.jpg 11.jpg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38/wKj0iWGM6CiAULQEAAFR1672QPs054.jpg)
1、温和裂解
2、去除非目的 DNA
3、环状 DNA 富集
首先,研究者采用了 pH 11.8 的温和碱性细胞裂解液,降低细胞裂解这个步骤当中 eccDNA 的损伤。然后,研究者使用稀有限制酶 PacI 消化线粒体环状 DNA,用专门针对线性 DNA 的外切酶 Plasmid-Safe ATP-dependent DNase 来消化染色质来源的大量线性 DNA。至此,余下的 DNA 大部分都是 eccDNA 了。最后,研究者还在特殊的溶液环境中添加了磁珠吸附的步骤,选择性地吸附 eccDNA,以达到最大限度消除线性 DNA 残留的目的。为了检验这种新方法纯化 eccDNA 的效果,实验团队使用扫描原子力显微镜在微观尺度上进行了直接观察,发现几乎所有纯化后的 DNA 均呈环状,纯化效果远好于传统方法。
![优化的 eccDNA 纯化技术.jpg 优化的 eccDNA 纯化技术.jpg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39/wKj0iWGM6NWALiXsAAHVGriXgZs188.jpg)
图2 纯化后的eccDNA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下几乎全呈环状
![两种不同的测序方法 两种不同的测序方法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CAbO3wAALL1q9ePNs712.png)
eccDNA 在染色体上广泛均匀分布的特征也得到了第二种测序方法的验证。与第一种方法中使用滚环扩增不同,第二种方法先采用 Tn5 转座酶将 eccDNA 片段化,而后进行常规的 PCR 扩增和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。第二种方法虽然不能得到全读长的 eccDNA,但能避免滚环扩增所造成的小环扩增倍数多、大环扩增倍数少的偏误。综合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,研究者确认了“eccDNA 从哪里来”这个问题的答案——eccDNA 的来源序列广泛、随机、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上。
![eccDNA 的来源基因片段数的分布.jpg eccDNA 的来源基因片段数的分布.jpg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38/wKj0iWGM6CiAOv5zAADNHi3F0mE195.jpg)
![eccDNA 长度呈 188 bp 梯度峰分布 eccDNA 长度呈 188 bp 梯度峰分布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CAP7D0AAGz1lOnKIY638.jpg)
![eccDNA 检出次数的分布 eccDNA 检出次数的分布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CAZYCPAAJ30W2giNU638.jpg)
图6 eccDNA 检出次数的分布
![Tn5+illumine 测序结果亦显示,eccDNA 的来源片段广泛分布于常染色体的各个区域 Tn5+illumine 测序结果亦显示,eccDNA 的来源片段广泛分布于常染色体的各个区域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GAbt20AAk__0xtOfA794.jpg)
研究者先是尝试使用细胞凋亡诱导剂处理细胞,果然发现了 eccDNA 表达量的增加。研究者随后对凋亡 DNA 片段的形成所需的几种蛋白进行了控制变量的敲除实验,发现对于实验所用的 mESC 细胞而言,当且仅当 DNase γ 的编码基因被敲除时,DNA 的梯度分布现象消失。对于这些 DNase γ 敲除组的细胞而言,即使是施加细胞凋亡的强诱导条件(紫外线),也无法产生 eccDNA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:DNase γ 催化产生的凋亡 DNA 片段,是eccDNA 形成的前提条件。
那么,线性的凋亡 DNA 片段又是如何环化为 eccDNA 的呢?哺乳动物具有 Lig1、 Lig3 和 Lig4 三种不同对的DNA 连接酶,研究者这三种酶进行了控制变量的敲除实验,发现对于小鼠 B 淋巴细胞系 CH12F3 而言,当敲除Lig3 时,eccDNA 的水平大减;若同时敲除 Lig3 和 Lig1,甚至具有致死效应;但若仅仅只敲除 Lig1 或Lig1+Lig4,均对 eccDNA 水平无明显影响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,Lig3 才是催化 eccDNA 环化的主要酶。
至此,张毅团队勾勒出了 eccDNA 生物发生的基本路径:先由 DNase γ 催化产生凋亡 DNA 片段,然后这些片段在 DNA 连接酶 Lig3 的催化下,或单个片段成环,或多个片段拼接成环,形成 eccDNA。
![DNase γ (由 Dnase1l3 基因编码)催化产生的凋亡 DNA 片段,是 eccDNA 形成的前提条件 DNase γ (由 Dnase1l3 基因编码)催化产生的凋亡 DNA 片段,是 eccDNA 形成的前提条件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GAQ-clAALjs-SFWes976.jpg)
![Lig3 是催化 eccDNA 环化的主要酶 Lig3 是催化 eccDNA 环化的主要酶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4CAaC-wAAOwCw5pRJI850.jpg)
早前有报道发现,凋亡细胞可刺激免疫反应;另一边厢,也有研究认为,包括 TLR9、HMGB1 在内的先天免疫相关蛋白,对弯折的 DNA 结构(DNA curvatures)具有选择性的亲和力。因为 eccDNA 也具有 DNA 弯折结构,所以研究者大胆猜测:eccDNA 可能因为其空间结构特征而在先天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。
为了检验上述猜想,研究者培育了骨髓源树突细胞系( bone marrow-derived dendritic cells,简称 BMDC)和骨髓源巨噬细胞系( bone marrow-derived macrophages,简称 BMDM),并分别对这两种细胞各自施加 eccDNA、相同大小基因组线性 DNA 以及相同大小的人工合成 poly(dG:dC) 三种不同的转染刺激。随后的 RT-qPCR 结果显示,无论在 BMDC 还是 BMDM 细胞当中,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 IFNα/β、IL-6、TNF 的 mRNA 和蛋白质水平在eccDNA 转染组中显著上升,poly(dG:dC) 的刺激效果次之,而线性 DNA 的刺激效果最弱。如果用 Cpf1 酶破坏eccDNA 的环状结构,使其成为开环的线性 DNA,那么 eccNDNA 对这些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将会消除。以上结果强烈暗示,是 eccDNA 的环状结构,赋予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。
![eccDNA 可诱导先天免疫相关细胞因子 IFN α 蛋白水平上升 eccDNA 可诱导先天免疫相关细胞因子 IFN α 蛋白水平上升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7WABWsaAAHJpVH_j1Y146.jpg)
为了进一步验证环状结构的免疫诱导作用,研究者分别人工合成了 200 bp 的环状 DNA 和同样大小的线性DNA,分别转染至 BMDC 细胞中,并检测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,结果人工合成的环状 DNA 果然具有更强的免疫诱导能力。除此以外,研究者还通过引入末端磷硫酰基团( phosphorothioate bonds),来控制人工合成的线性 DNA 与环状 DNA稳定性一致,排除环状 DNA 较强的稳定性对免疫刺激作用所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。综上可证明,eccDNA 是因为其环状结构(而非序列信息)而被赋予了 eccDNA 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。
图12 人工合成的环状 DNA 可诱导先天免疫相关细胞因子 IFN α 蛋白水平上升
为了进一步明确 eccDNA 诱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分子通路,研究者对 eccDNA 转染的 BMDC 细胞进行了 RNA 测序,发现了有 290 个基因的 mRNA 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升,其中包括 34 个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基因,且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的 20 个基因当中,有多达 9 个基因属于 I 型 IFN 家族。GO 分析也发现,上调基因富集于免疫功能相关的多个条目当中。为了明确 eccDNA 在免疫反应中是被何种分子探测到的,研究者采用了两种DNA 探测机制缺陷的小鼠细胞系(分别敲除了 Sting1 基因和 Myd88 基因)进行转染实验,并再次进行 RNA 测序。结果显示,在 Sting1 敲除组中,eccDNA 的转染刺激并不能诱导免疫相关基因的 mRNA 水平上升,因此强烈暗示 Sting 通路在先天免疫反应当中负责探测 eccDNA 信号。![图13 敲除 Sting 可逆转 eccDNA 对免疫相关 mRNA 的表达诱导作用 图13 敲除 Sting 可逆转 eccDNA 对免疫相关 mRNA 的表达诱导作用](https://img01.71360.com/file/read/www/M00/CA/2A/wKj0iWGM37WAWcXbAALtoX89oqk902.jpg)
哈佛大学的张毅教授团队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的这篇论文,在改进 eccDNA 分离纯化技术的基础上,设计了大量的细胞实验,逻辑缜密、逐层递进、一气呵成,终于回答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 eccDNA 研究一直未能回答的三大关键问题。经此文拨云见日,我们终于知晓:
答案1
eccDNA 的来源序列广泛、随机、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上。
答案2
eccDNA 的生物发生,先需要 DNase γ 催化产生凋亡 DNA 片段,然后 Lig3 催化成环。
答案3
eccDNA 因其环状结构而诱导先天免疫反应,Sting 通路负责探测 eccDNA 信号。近年来,由于实验技术和生信分析技术的进步,eccDNA 相关研究发表 SCI 论文的数量呈井喷之势增长。PubMed 搜索数据显示,2017 年 eccDNA 相关论文全世界仅 4 篇,后续几年逐步增长为 6、7、10 篇,而到了现在的 2021 年,仅前十个月,就已经有 15 篇 eccDNA 相关论文见刊,其中还不乏 Nature、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、Nucleic Acids Research、Molecular Cancer 等高分期刊。见微知著,eccDNA 虽小,但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生命科学的科研热点。
云序生物是国内最早提供 eccDNA 测序服务的公司,云序在2018年已就启动了组织细胞 eccDNA 测序服务的开发,随后又在国内首发血清血浆环状 DNA 测序服务。迄今为止,我们已经完成上千例样品的 eccDNA 测序,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,样品类型涵盖:组织﹑细胞﹑血清﹑血浆﹑尿液等,物种涵盖:人﹑小鼠﹑大鼠﹑拟南芥﹑果蝇﹑酵母﹑非洲爪蟾等。云序生物采用 A&A Biotechnology 公司的环状 DNA 纯化柱,是绝大部分环状DNA高分文章中所使用的纯化柱,并且云序生物是该品牌在国内的唯一总代理。今年,云序生物又在港中大著名教授卢煜明(Y.M. Dennis Lo)发表的 Tn5 转座酶法的基础上,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血清血浆 eccDNA 甲基化测序服务。
云序生物 eccDNA 相关产品
云序生物服务优势
优势一:国内首家提供 eccDNA 测序服务和eccDNA 甲基化测序的公司。
优势二:国内提供 eccDNA 相关服务产品线最全的公司。
优势三:采用 A&A Biotechnology 环状 DNA 纯化柱,eccDNA 纯化效果好。
优势四:一站式服务:您只需按照送样要求向云序生物寄送样品,我们就能为您完成从 eccDNA 提取,文库制备,上机测序到数据分析整套服务流程。
优势五:严格质控流程:云序生物质控流程严格,层层把关,为客户提供高准确度的结果。
优势六:专业化生物信息分析:云序生物强大生物信息团队,满足客户个性化数据分析要求。
往期回顾
全国首发!云序再推eccDNA重磅新品:eccDNA甲基化测序!
Cancer Cell研究新进展:eccDNA调控癌基因转录
再登Nature Genetics:ecDNA与致癌基因扩增及多种癌症不良预后相关
Nature Genetics 揭示eccDNA新功能—驱动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组重排
颠覆性发现:癌基因不在染色体上环状DNA连登Nature,Cell!